2023年7月22日下午,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江西省吉州窑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晓玉教授,应邀在北京参加“第十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上发表了《吉州窑黑釉陶瓷产品制备工艺技术创新研究》的学术报告。结合自己研究吉州窑黑釉实验项目,积极探索了吉州窑黑釉瓷在新时代的多种创新发展途径,尝试通过以植物性中草药灰为研究对象,探讨它的原料、配方、成型、上釉、烧成技术的关键何在。胎、釉的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和气氛对于天目釉的呈色有何影响。阐明这样一些问题,不仅对提高吉州窑新工艺有所借鉴,而且对中草药在陶瓷上的运用推广提供有用的数据资料。
吉州窑陶瓷的装饰工艺有印花、剔花、刻花、剪纸贴花、点彩、洒釉、捏塑等,纹饰精美生动,装饰技艺精湛,地域风格和民间艺术特色浓厚。它成功运用民间剪纸工艺为制瓷装饰,形成了质朴、明快、生活气息浓郁的装饰风格,并且充分的利用窑变技术,研制创烧了个性独特的釉下白地彩绘和色彩缤纷、璀灿夺目的黑釉地木叶纹、虎斑纹、玳瑁斑、鹧鸪斑、剪纸贴花等黑釉窑变瓷,给人以自然、清新、亮丽的美感,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黑釉瓷是吉州窑开放“异彩的山花”,又称之为“天目瓷”。它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原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达到清新雅致的效果,表现出民间的“实用艺术和朴素风格”。
黑釉瓷又称“天目瓷”,是吉州窑最为有名的、最具代表性的,也是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装饰工艺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创烧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并延续到元代,是顺应宋人斗茶风习而产生的。(如图1、图2所示)吉州窑黑釉因含铁量比其他窑口产品低,而钛、钾、钙、镁的含量相对要高,故烧成后,釉质肥厚莹润,黑色深沉柔和,仔仔细细地观察,可见黑中泛褐、泛紫、泛红,纯黑者少,釉薄处表现得更明显。器形有罐、瓶、壶、碗、盏、碟、钵、盆、粉盒、炉等。北宋时期的碗为花口或花口高圈足,(如图3、图4所示)碗腹内外壁分别呈凹凸状出筋与花口相连,全器施黑釉,外壁施半截黑釉,露灰白色胎。此器胎薄体轻,造型似绽开的花朵,是一件难得的佳作。花口、起棱的碗式,是晚唐时期模仿金银器形状制作的新器种。此碗胎体较唐代为薄,碗腹较唐代为深,底部也由玉璧底演变成窄且高的圈足,做工非常精细。罐、壶多作瓜棱腹,器底切削粗涩,施釉不及底。南宋时期的碗为敛口深腹式,多芒口,底足矮且内凹,内外满釉。元代保持了南宋时期的器类,新增镂空炉、高足杯等器种。黑釉瓷胎质较为粗松,胎色灰白或米黄。
黑釉是利用天然黑色原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而烧造的颜色釉,有时在黑地上施洒一层掺入了不同的金属原料作呈色剂的釉,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因物理化学反映,呈现出色泽不同的、不规则的黄色釉斑,产生独特的窑变结晶,釉面与釉斑交相辉映,别具风韵。名贵的有“鹧鸪纹”、“兔毫纹”、“虎皮纹”和“玳瑁纹”等,纹样变化多彩,或如云雾、细雨,或如夜空中的繁星、风雪中的芦花,或如玳瑁的甲壳,或如老虎皮的斑纹,或如青蓝紫绿的火焰,显得清新雅致,璀璨华丽。有的施之以木叶纹、剪纸贴花、剔花、彩绘等工艺,独具匠心。
图片来源 彭明瀚 《雅俗之间——吉州窑》 文物出版社 2007.11 p26
《吉州窑黑釉陶瓷产品制备工艺技术创新研究》是一项原创性的研究,它融入了自然科学、中医药学、材料学、设计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本项目根据药用植物的不同用药部位分类,最重要的包含: 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藻及菌类、树脂类,把它们分别制成釉灰,探讨烧成温度和气氛对吉州窑天目釉呈色机理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中医药民间传统文化和吉州窑民间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以及两种文化所碰撞出新的学术观点、开拓性研究成果,促进中医药民间传统文化在陶瓷领域中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填补了陶瓷学领域中新材料运用的空白。另一方面,本研究代表了吉州窑研究的最新水平,对中国陶瓷窑口的发展及使国际陶瓷学界全面、进一步探索中国各大陶瓷窑口也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无患子,别名木患子、菩提子、桂圆肥皂、洗手果等等。相传以无患树的木材制成的木棒可以驱魔杀鬼,因此名为无患。因为它那厚肉质状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用于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洁剂之一。
由于用途的区别,对于无患子的采摘则分为摘取新鲜果实与拾取地面落果两种。在需要利用果肉“洗洁”衣物时,多摘取新鲜果实。新鲜果实汁液较多,随意剥下一块便可以产生大量泡沫,是天然的“去污剂”。
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而制成的无患子釉,在黑地上施洒一层不同的原料作呈色剂的釉,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因物理化学反映,呈现出色泽不同的、不规则的色釉斑,产生独特的窑变结晶,以此探讨烧成温度和气氛对吉州窑黑釉呈色机理的影响。添加了无患子原料,黑色更加透亮,并且发色效果更丰富。
本项研究开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开发新材料、新技术,建设示范生产线,实现产业化;提高陶瓷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自动化水平。进而达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效果,引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快创建“中国陶瓷创新基地”,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