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育首页大型回转窑、球磨机、除尘器、破碎机设备生产制造商!

郑矿机器

寻找传统制造业革故鼎新“密码”

寻找传统制造业革故鼎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4-05-16 | 作者: 成功案例

  二十多年前,叶师傅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年作为海螺集团的一名回转窑巡检看火工,他经常要用肉眼直视火焰、观察窑内的温度及煅烧情况,确保用料及设备等一切正常。

  “现在都变了,只要在中控室看屏幕就行。”叶师傅指着屏幕上明亮的火焰图像说,通过温度传感等数字化设备,操作工程师坐在中控室里,就可以全面掌握各生产环节的关键参数和运转情况。

  这是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一个微观缩影。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走访多家企业发现,革故鼎新抛掉的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模式,迎来的是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以及为适应市场需求持续的产品创新。传统制造业正加快向好、向绿、向新转变。

  曾经的看火工“叶师傅”叶明虎,已经是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厂长助理。他负责的生产线去年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据测算,上亿元的投入,两三年即可收回成本。

  “智能化升级改造将极大降低煤耗、电耗指标,生产1吨熟料的综合电耗将从60度降至45度以下。”叶师傅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传统制造业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之路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凸显。

  2018年,海螺集团建成全球第一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厂,并向集团内工厂全面推广智能制造技术,最终形成了“以智能生产为核心,以运行维护做保障,以智慧管理促经营”的水泥智能制造模式。自此,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9.9%,资源利用率提升了5%,质量稳定性提升了3.7%,能源消耗则下降1.2%,年效益增加约10亿元。

  海螺集团副总经理何承发向记者介绍,海螺正处于智能化改造“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在第一步形成水泥智能制造模式,第二步构建“水泥工业大脑”的基础上,海螺正在建设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连接上下游生态资源,对内对外进行赋能。

  在南京钢铁厂区,柏油马路四通八达,树木、绿植、微型马拉松跑道、钢铁博物馆依次排开。南京钢铁一线技术骨干孟庆炜说,过去这里是露天料场,易产生扬尘,现在已经被四个机械化智能料场取代。

  “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出铁不见铁、绿叶不见尘。”孟庆炜说,通过配套的除尘设施的提升、员工操作设备升级等,职工们的生产环境已经大幅改善。

  “产品的高端化研发制造势在必行。”南京钢铁总裁祝瑞荣说。他以9镍钢举例,早年,我国建造LNG储罐所用的9镍钢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是一般钢材的20多倍。历时15年,南京钢铁研发出了低温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用9镍钢。目前,公司有关产品已用于建造29座LNG接收站,镍系钢供货超过30万吨。在国际上,即使是9镍钢生产领域的有名的公司,也要耗费60年左右才能完成这样的交付量。

  “我们从1998年开始步入制造业,最早是利用金属防腐镀锌技术为管材提供配套服务。”江苏国强集团董事长袁国强表示,企业最初是借力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但在三四年前,企业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开始谋划转型之路。

  传统行业企业转型过程中,往往面临适应性不强、转型方向不明、动力不足等困难,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市场是“指路明灯”。袁国强介绍,在果断退出管材市场之后,公司快速切入到新能源赛道,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子公司国强兴晟,提供智能光伏支架系统解决方案及智能制造服务。近三年,公司业务业绩超出预期。

  “贝斯特是中国工装夹具行业的开辟者。后来,随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我们依次进入摩托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以及智能装备等领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延伸发展。”代表邓丽说,近年来,公司又顺势而为进入了汽车、工业母机以及机器人等新赛道,这是市场形势驱动和客户的真实需求引领的结果。

  工业与信息化部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原材料领域要满足安全生产、降耗减碳、提质降本等需要,实施大集团统一管理下的多基地协同制造;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工艺流程优化、工序动态协同、资源高效配置和智慧决策支持。

  水泥制造属于物质转化行业,原料不均匀但产品必须均匀。为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能力,海螺集团设立了专门的质量控制公司,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智能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此外,海螺集团在20多个省份建设了150多条熟料生产线,将所有的工厂信息和数据打通、横向对比寻优,启动“水泥工业大脑”建设,以解决跨工序优化、跨工厂协同、跨区域管理等难题。

  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靠什么?被问及这样的一个问题,专家和企业都给出同一个答案:创新。

  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家委委员、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张龙强表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是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手段。

  南京钢铁能源动力事业部能源处处长王长华向记者介绍,南京钢铁实施了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建设高效发电机组、电力机车改造、鱼雷罐加盖、光伏发电三期、储能二期等。

  企业创新过程中,往往面临“船大难掉头”等问题,要如何突破舒适圈与经营惯性?记者从南京钢铁获悉,企业着眼于构筑“一体四元一链”大产业布局,强化内生业务增长和核心能力建设,构建产业链现代化、生态化,实现全系统效率最高、全系统智能制造、全系统绿色低碳的创新路径。

  大潮奔涌向前,创新永不止步。钢铁行业怎么来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下一步,张龙强建议,设立绿色新能源基金,由重点钢企和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在氢冶金、、极致能效改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领域储备、孵化一批优质示范项目。

  “以前我们是一家钢企,现在是高科技企业。”南京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说。这句话或许也是所有传统行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愿景,通过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不停地改进革新、持续发展,成为事业长青的科技公司。

华体会体育首页营业执照